逃命、卖命与舍命

逃命、卖命与舍命

导读:跟随耶稣的路上,有人逃命,有人卖命,逃命的想要自保,卖命的想要换回更多,唯独顺服耶稣肯舍命的人少。鸡鸣时刻,耶稣穿过人群望向彼得的一眼也望向我们心头,穿过虚假的自我形象、自欺欺人的谎言、脸上的羞愧与心中的惧怕。此刻唯有涌流的眼泪显明我们与耶稣之间那份不能宣之于口的生命连接。

《境界》独立出品【主编连线】

文 | 刘阳

扫码奉献,同做主工

在飞机上偶然看到一则对话,一对情侣,女生问男生,为什么你不敢告诉我你是谁?男生回答:因为如果我告诉了你我是谁,可能你会不喜欢,而这是我仅有的一切。一时间,让人分不清是偶像还是渣男剧。

阳光下每棵树都有阴影。衡量我们与神关系的质量,往往不取决我们展现出多少光鲜亮丽的一面,而更在乎我们是否有安全感向神敞开自己的阴暗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彼得人生的至暗时刻。

人不要轻易说never

在第一段经文里,路22.31-34:主又说:“西门!西门!撒旦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彼得说:“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耶稣说:“彼得,我告诉你,今日鸡还没有叫,你要三次说不认得我。”

我们看到彼得要强的身影:我怎么会失去信心,撒旦其奈我何?《马太福音》里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永不跌倒。”never又出现了,上一堂我们提到了彼得每次说话很夸张很坚决的时候,恰恰都是他问题很大的时候。耶稣预言他要走上十字架受苦受死的时候,彼得第一个跳出来大喊“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never!最后的晚餐耶稣藉着洗脚给门徒重要教导的时候,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又是never!今天的经文是彼得最后一次激烈反对耶稣,“我永不跌倒”,never!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种激烈的情绪反应往往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关注当事人的心理状况。或是出于愤怒,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被挑战,弥赛亚是主是王,怎么可能受苦受难;或者出于恐惧,害怕失去权力、沦为奴仆被虐待以至于连命都不保;或者是人的防卫心理发挥作用,用夸大的言辞过度表现,用嘴炮掩饰内心的胆怯和怀疑。

彼得的过度反应是在和耶稣互动的时候被刺激出来的。一个人独处时往往觉得自己灵命良好、爱神爱人。一旦与人互动,即使这个人是耶稣,也分分钟可能起冲突。于是就暴露出内心的真相。耶稣什么话惹毛了彼得?耶稣说“西门!西门!撒旦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这个话的意思很丰富,不同的人可能会被不同的部分吸引。

耶稣连叫两声“西门西门”,就像他在伯大尼之家连叫两声“马大马大”一样,带着爱意发出善意的提醒。“筛麦子”,是农民摇动有网眼的筛子,让细小的糠秕、沙子和饱满的麦粒分开。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很大的筛子,一群人站在上面,撒旦不只攻击彼得,也要绊倒其他门徒。然后一阵接一阵剧烈的摇晃,好像游乐场或者像航校招飞行员,如果你晕了吐了就被淘汰了。被筛就相当于患难和试炼,肯定不舒服,惊恐令人无法入睡,还会带来头痛、胃肠痉挛等各种反应。撒旦集中火力,要看看这群门徒多有料,会不会离弃神。而耶稣话里的意思,“你回头以后”,回头指悔改,显然意味着彼得会跌倒,但又不至于严重到无法挽回。

经文还有另一层意思,常被忽视。这段经文之前,门徒们还在争谁做老大,耶稣告诉大家,做头的就要服事众人,完全不理会门徒的排序。但在这句话里,虽然大家都被试探,但彼得好像被放在了一个更重要的位置。耶稣并非完全不关心团队里不同人的位置与影响力,也不是激进地取缔一切领袖的权柄,相反,祂给了彼得领袖的角色。但这个领袖却要被筛,在众人面前做领袖就是站在那个可能遭遇撒旦最猛烈攻击的位置上。这就相当于有人问你,你想不想在众人面前经历软弱失败带来的痛苦和羞耻之后,成为团队的负责人?这样的领袖,还会不会有人争着当?

所以你会发现,圣经里的领袖全都是不情愿的领袖。神的用人原则就是,渴望做领袖的人就不配做领袖,摩西、大卫、耶利米、以赛亚,都是被神呼召到他自己并不愿意的位置上,顺服下来谦卑靠主,破碎自己,服事众人,这时候神就与他同在,神的能力和智慧帮助他完成他凭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世界上的人争当领袖,不用给人洗脚,可以用权力支配别人、分配利益,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出了问题他还有优先甩锅权。如果事先说明,甩锅者加重处罚,估计抢位置的人又会少一大批。

从彼得的反应看,这个领袖头衔的暗示和应许并没有引起他的兴趣。他也没说以后不要这个位置,他不拒绝,也没给出回应。那一刻他最在意的是,为什么耶稣刚刚把祂要得的国应许给大家,承诺众人在国宴上一起坐席享受荣耀,转头就预言他会跌倒?太失面子了,他就不能一直光荣伟大正确吗?他已经提前拥有了领袖的典型心态。

你告诉他“虽然你会摔得很惨,但爬起来之后洗洗泥,你会变得更成熟”,他压根不感冒。耶稣说“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彼得心里想的可能是,主啊,你就只是祷告而已吗?“为你祈求为你祷告”就算再好也只是最好的备胎而已,你就不能直接出手做点什么吗?你就看着我跌倒吗?就不能伸手扶一把吗?神你为什么不作为?该出手时就出手啊!

花园里彼得的两连败

人最软弱的时候就是过于自信的时候,“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他宁肯相信自己也不愿意相信耶稣的话,他竭力辩白,却让耶稣吐露了更多细节 “今日鸡还没有叫,你要三次说不认得我。”

神允许撒旦像筛麦子一样试炼门徒,虽然耶稣没有拦阻,却以预知的方式表明事态并未失控。彼得的跌倒也并非毫无征兆突然坠落,在他逐渐软弱的过程中,耶稣有提醒,但彼得因为不警醒,没能胜过。

第一幕,耶稣在逼迫的风暴来临之前,带领三大弟子彼得、约翰、雅各来到客西马尼园祷告。祂对三个人吐露祂最真实的感受“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提醒他们只有迫切祷告才不至软弱,落入即将来到的属灵背叛。但当耶稣回来的时候,三个人却全睡着了。这时耶稣对彼得说:“西门,你睡觉吗?不能警醒片时吗?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耶稣没有出手摇醒彼得,没有给他设闹铃。那是门徒自己的责任。

耶稣又去祷告。祷告完回来,哥仨又困了,就是睁不开眼睛,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怎么就不能清醒两分钟,三个人无言以对,经文说“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耶稣再次祷告,第三次回到他们面前的时候,耶稣说“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吧”,意思是你们继续睡吧,从祷告中得力、争战得胜的机会已经失去了。

彼得曾表态自己可以为耶稣受死下监,现在连打起精神祷告也做不到。耶稣示范了祂面对危险是如何祷告的,“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不是耶稣怕受苦而伤心,而是祂以祷告抵挡撒旦的攻击,表明属灵争战的激烈程度。这种祷告一点也不轻松,耶稣藉着祷告才有力量完全顺服父神的旨意,耶稣的得胜不是在十字架上那一刻才发生,而是先在祷告里经历了完全的得胜。在客西马尼祂已经得胜了,走向各各他不过是祂让自己的顺服与得胜在人群中被高举被看见。

这就是耶稣所说的祷告,祂为彼得祷告同样是付代价的祷告,不是主日聚会结束后信徒们彼此说的客套话“为你祷告”,而是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耶稣的代祷不是聊胜于无的备胎,耶稣为彼得的信心祷告,“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 ”。“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这是胜过环境胜过仇敌的根本。耶稣在即将受难前,仍顾念门徒的处境,为彼得代祷。此时祂在父神的右边,岂不更为我们献上完美的代祷吗?如果我们想到,耶稣是这样为我们祷告的,我们面对仇敌的试探攻击还怕什么!我们不过是把祂已经的得胜带进我们的具体处境里彰显出来,成为见证。

耶稣的确有提醒彼得,但并没有影响彼得的选择。经此一役,彼得才明白什么叫做“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才知道不依靠主,不从祷告中支取力量连不打瞌睡都做不到。因此当他成为牧者,才会在《彼得前书》里连续三次提醒弟兄姊妹,“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不要提不起劲,不要像我三次睡着了,这是彼得切身教训的总结。

第二幕,当犹大带兵丁来抓耶稣,门徒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世人通常有两种反应:逃命或拼命,其实都是出于暴力的逻辑,要么像其他门徒被暴力碾压四散逃跑,要么像彼得以暴制暴,逞匹夫之勇,削掉仆人的耳朵。彼得这时敢挥刀伤人,随后却不敢开口承认认识耶稣,表明他的拼命和卖命是出于血气。这个世界就想要我们为事业拼命、为领袖卖命,耶稣却向我们示范祂如何为爱舍命。因此耶稣让彼得收刀入鞘。耶稣给出了第三种可能,就是以非暴力的方式迎接苦难,因为十字架是上帝的计划。

门徒们没有在园中以祷告预备好自己,假如他们像耶稣一样祈祷,他们会像耶稣一样应对。对于要来的逼迫,耶稣早就说过,天父赐给祂的人,一个也不会失落。耶稣完全清楚情况的凶险,他提前安慰门徒,祂会兜底。但门徒不相信,要以自己的方法自保,逃跑、拼命、撒谎,这些都是肉体的反应。多年后彼得才明白,不要以肉体的方式逃避苦难,也不要用刀做兵器,而要以受苦的心志为兵器。

望向你我心头的一眼

接下来就是耶稣的预言应验的时刻。路54-62:他们拿住耶稣,把他带到大祭司的宅里。彼得远远地跟着。他们在院子里生了火,一同坐着;彼得也坐在他们中间。有一个使女看见彼得坐在火光里,就定睛看他,说:“这个人素来也是同那人一伙的。”彼得却不承认,说:“女子,我不认得他。”过了不多的时候,又有一个人看见他,说:“你也是他们一党的。”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是。”约过了一小时,又有一个人极力地说:“他实在是同那人一伙的,因为他也是加利利人。”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晓得你说的是什么!”正说话之间,鸡就叫了。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对他所说的话:“今日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

读经读到这里,你是替彼得郁闷怎么又被耶稣抓个现形,还是替他庆幸他比之前更认清自己的真相?在互动中,耶稣既是彼得的对照、彼得的镜子,也是提醒他、刺激他、挑战他认清自己真相的那一位。当自我的真相显露出来,彼得自己都会惊讶:我原来和我以为的自己不一样。在周围人的压力和死亡的威胁下,彼得这块石头到底还是被压碎了。

四福音里,只有路加记下两人四目交会的细节。鸡鸣声落,耶稣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想起主对他所说过的话:“今日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耶稣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只是穿过人群的一眼,就令彼得心碎痛哭。其实主第一次看到彼得就完全知道他的一切。主凝视着我们,眼里充满恩慈、谅解、怜悯与接纳,看透我们的软弱错失以及潜能,没有责备和怨恨,仍然甘心乐意继续走向十架,在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这一眼胜过千言万语,穿过虚假的自我形象、自欺欺人的谎言、脸上的羞愧与隐藏的惧怕。彼得无言以对也无法承受。他的眼泪显露了在骄傲和血气之下,他心底真正的忠诚,他与耶稣之间那份不能宣之于口的生命连接。

美国的麦可康牧师在一本关于彼得生平的小册子里说,“我们可以在彼得身上寻得一个集体身份,彼得就是我们。耶稣再没有更好的人选了,最好的选择就是彼得”。耶稣那道目光好像就望向我们,想一想我们身处对信仰不友好的环境,当我们不确定将面对什么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在该认同耶稣时却保持沉默、保持距离?那一刻我们那颗变硬的心,就在耶稣穿过经文字句穿过时间长河望过来的一眼里重新变得柔软。那是来自永恒的目光,标识着我们来自的地方和未来归去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至暗时刻,我们甚至会为此抱怨神没有工作,神没有积极作为。经过这一切之后,彼得在《彼得前书》5.7-10说:“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祂顾念你们。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它,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祂永远的荣耀,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赐力量给你们。”

耶稣眼中那个回头坚固弟兄的彼得,不只是鼓励人不要软弱不要跌倒,更重要的服事、真正有效的服事是把耶稣做在他身上的也做在别人身上,接纳我们都是可能犯错可能软弱的人,接纳人性的阴暗面,在神赦免的恩典里再次出发,走向整全的自己,用这个完整的自己回应神的恩典。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