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难做,谁是勺子?–评陈建斌电影《一个勺子》

好人难做,谁是勺子?–评陈建斌电影《一个勺子》

导读:主人公拉条子和金枝子,本性的善良使其不忍弃勺子不顾,自私又让其不愿受牵连,而胆小又使他们活在可能的万一中。在人性的善恶张力中,无法选择,不能退后,走在生活这条钢丝上。人们批评他们的单纯和善良,因世俗的智慧已被定义为服事自己、趋利避害的工具。

《境界》独立出品【热点影评】

文/雷鸣

荣获第51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新导演两项大奖的电影《一个勺子》,一个多月前在全国上映。影片虽是演员陈建斌的导演处女作,却未映先热,先后收获金鸡、金马8项提名3项大奖。

这部影片改编自河北作家胡学文中篇小说《奔跑的月光》,讲述了一位西北淳朴农民拉条子,救助一个流落街头弱智的“勺子”(西北土话傻子的意思),以及由此产生一连串的冲突、荒诞,甚至是某种悲情和无奈,道出了诸多对时下人性的拷问与深思。

“做不得好人哪!”

当拉条子最初遇到勺子之时,出于好心,给了饥饿的勺子两个馍馍吃。从一丝善念开始了一个噩梦:勺子从此成了拉条子的影子,缠着他不放。

拉条子找到村长,想开证明,把勺子送进县里流浪人员收容所,却遭到村长的拒绝,不无讽刺的对拉条子说:“你一个大活人,就那么容易跟你?他跟你,你就认了?我跟你行不行?非洲几百万人民,你能管得了?你管得了,你就是联合国的秘书长了。我就不信治不了他,轰走,打。不敢打?用一根绳子捆上,送派出所……”最后村长不无暗示性的递给拉条子一根自己正在啃食的巨大牛腿棒骨……

“你骂谁呢?”拉条子以莫须有的罪名,狠狠暴打了勺子一顿,打的勺子蜷缩在雪地里,佝偻着、沉默着,除了微微的抖动,就是无声的承受。除此之外,不改变的依然是他的执着,甚至跟着拉条子来到了派出所。可是,杨警官的一席话,又让问题回到了原点,“你要是想收留他,没有问题啊。不想收留他,也没人逼你。”拉条子只好带着勺子又无奈的回到了家中。

故事主人公金枝子和拉条子,其本性当中的善良,使他们不忍弃对方于不顾,其本性当中的自私,又让他们不愿徒受牵连,其性情之中的胆小,又使他们活在可能的万一当中。故事就在这样一种人性的善恶张力中,无法选择,不能退后,被无奈的推行在生活这条钢丝上。当然他们也缺乏智慧,但人们却因此批评他们的单纯和善良。因为世俗的智慧已经被定义为服事自己、趋利避害的工具。

此后,拉条子登了寻人启事,很快勺子被人领走。但是,更大的噩梦降临,随后又来了数波认领之人,使拉条子劳心劳力,又被讹钱,不胜其烦。最后,拉条子报了警。

回到家中,拉条子不是由门而入,而是翻墙而进。不是开门而入,而是敲着窗户,轻声呼求锁在屋里的金枝子打开窗。

有家不能回,能回却如贼:反锁屋门,拉着窗帘,没有开灯,不能做饭,囚禁家中,深怕所谓勺子的亲人找寻上门……真是一种悲情的凄凉和无奈的囧居。寒冷的冬天,却不能生火,冷冻的只是身体,更寒冷的是内心的彷徨、痛苦和无望。

他们开始了寻找勺子的艰难之旅。金枝子无法忍受这种日子,怒骂拉条子是天下最大的傻子,却招来了拉条子恼羞成怒的狂揍。这与他痛扁勺子的情景惊人的相似,除了把那句“你骂谁呢”,变成了“你说谁呢”。

怀着无限委屈的拉条子说道:“你说我是个傻子吗?你说我拾了个傻子吗?我要是不拾你的话,你早就饿死了!你早就饿死了!!知不知道?”

然而,金枝子的一席话更加塞心,“我要你拾?我宁愿饿死,冻死,我也不要过这种日子!”金枝子曾是一个流浪姑娘,被拉条子发恻隐之心救助,后来成了他妻子,似乎证明行善真的有好报。

“都说你是老实人,人好,嫁给你不受罪。这还不受罪啊?!我不要过这种日子。好,有啥子用啊?人好,净受欺负,人好,都没的好报的。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做不得好人哪!”金枝子的哭诉表明,人如果用回报来证明善良与怜悯的价值,注定失败;人心无法证明爱的逻辑,因为爱最大的彰显恰恰在于爱是超越理性的,超越利益考量。拉条子走出了屋门,迎接他的,是浓重的夜色,亦如屋外寒冷的天气……

“人生就是这样!”

无疑,相比冷漠的其他人,拉条子算是一个好人。可是,他好像一只羊羔,生活在狼窝里。他的善良和淳朴固然宝贵,却丝毫无助他如何面对复杂的人性和社会。拉条子的性格缺陷:执拗,常常将他逼进生活的死胡同。

剧中故事的另一条线索是,拉条子为了给狱中的儿子减刑,而托关系找到了大头哥。结果,儿子刑没有减,钱也不见了踪影。当拉条子向大头哥要钱的时候,对方百般推诿,甚至抛出一句:“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把你认识了!”

最后,大头哥害怕拉条子的缠磨,留下一堆搪塞的话,让他慢慢候着。此时,大头哥驾着车渐渐远去,拉条子在大头哥后视镜中的身影渐渐缩小,直至消失,正仿佛还钱的希望一样。如此镜头,在剧中至少反复出现3次,至于他找大头哥的次数则更多。

当然,并非不该要钱,可是当心里只剩下要钱的时候,问题本身就会成为一种捆绑,以至于拉条子一直以一种“问题导向”的被动思考,被束缚在一种狭隘的视野当中,去践行他的人生路程。他总是面临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困境,从未有任何的前瞻或预防,有的只有被动和狼狈。

拉条子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对勺子兴趣那么大,争来夺去的。为此,他把家里那只宝贝的羊羔杀了,用来招待大头哥的弟弟,想透过他来求得大头哥的帮助。

拉条子不可理解的求问大头哥的弟弟,“你说一个傻子有啥用?为啥那么多人都抢?傻子要是一只羊还能吃肉呢;傻子要是木头还能劈柴呢;傻子要是个扫帚还能扫院子呢。傻子就是个傻子,有啥用?为啥那么多人抢呢?”

大头哥的弟弟回答:“有些事情,你想不明白,你就不要想。这就是我比你明白的地方……我平时总说的是啥?”

“人生就是这样!”面对这样的答案,拉条子明显无可奈何,深深低下的头,并不能表示对此答案的认同。可是,他又找不到更好的回答。

回去的途中,巧合以一种另类的编排,再现恍惚的曾经:偶遇难得一见的大头哥……在龚琳娜《金箍棒》激情的节奏中,拉条子依靠人群的阻隔,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爬到了奔驰的车顶上,大头哥只好无奈地停了下来。

拉条子,这次不是来讨要那5万欠款,而只是想请教见多识广的大头哥,“为啥这么多人把勺子抢来抢去的?”缠磨之下恼怒的大头哥回应道:“你真的想知道吗?你把你自己打成了傻子,你就明白了。”为表诚意,拉条子真诚的对大头哥说:“我想不通,我就想弄明白怎么回事。那5万块钱,我不要了,不要了。”

不料,一句话,反倒使大头哥自感掉了面子,“你啥意思?我黑你的钱了吗?”竟然不信直接掏出五万元钱强塞给拉条子。

当拉条子将钱收入衣兜时,无意当中发现了勺子留下的帽子。或许大头哥的那句玩笑话真的起了作用,他把它带在了头上,透过低矮的帽檐,他以勺子的视野,想找到他渴望的答案……前面,一群孩子在那里,“勺子!打勺子!”无数雪球撞上了红彤彤的帽檐,仿佛如血,却又很快被雪染成了苍白之色。

拉条子最后竟成了别人眼中的傻子,这或许是社会的悲哀,但也未尝不是他自己的狭窄,他常被某个问题“绊住”,以至于无法摆脱自我的视角,最后越陷越深,痛苦不堪。人生需要宽广:更宽广的视野,更宽广的心胸,更宽广的价值观。

哪一只狼能获胜呢?

当拉条子请教大头哥的弟弟,却得到“人生就是这样!”的不满答案后,他回到家中。但是,金枝子拒绝给他开门,他只好睡在了羊圈里,穿着勺子曾经穿过的大衣,睡在勺子曾经躺过的地方。此时,命运是何等的讽刺,不同的人生,却往往折射出相似的踪迹。

拉条子睡着了,梦中他梦到一个人拿着刀,推开羊门,走了进来,一把按住了他的头,他挣扎着,奋力想呼喊什么。谁知,嘴里只能发出“咩,咩,咩”的羊叫声。终于,他看清来人的面目:原来,那是另外的自己。面目的狰狞,道出他的残忍和冷酷,在羊垂死的剧烈惨叫声中,拉条子被另外一个自己疯狂地捅刺着,死去着……无疑,这是人性善恶之争的上演,而最后恶胜过了善,心中的“羊”开始死去,里面的“狼”已经苏醒。这似乎暗示着拉条子未来人性的发展方向。

派出所杨警官给村长打电话,让他通知拉条子去一趟,而村长的一席话,无疑把拉条子向狼性之路上又推了一把:“你真行,我还以为你是老实人,那个傻子让你赚了不少钱吧?还吃独食!我跟你说,谁把别人当傻子,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傻子。”

拉条子狼性的复苏,使我想起这样一个寓意深长的故事:一位年迈的北美切罗基人教导子孙人生的真谛。他说,在我内心深处,一直在进行着一场鏖战。交战是在两只狼之间进行的。一只狼是恶的——它代表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傲慢、自怜、怨恨、自卑、谎言、妄自尊大、高傲自私和不忠。另一只狼是善的——它代表喜悦、平和、爱、希望、承担责任、宁静、谦逊、仁慈、宽容、友谊、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贞。同样的交战也发生在你们的内心深处,在所有人内心深处。

听完他的话,子孙们静默不语,若有所思。过了片刻,一个孩子问:“那么,哪一只狼能获胜呢?”饱经世事的老者回答道:“你喂给它食物的那只。”

面对现实的冷酷和无情,人的软弱对心中恶狼疯狂的掠食,却时常是以帮凶的身份出现。

勺子并不只是西北农村的勺子,无数“勺子”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记得2013年有三位小朋友,扶老人被告诬。当无辜孩子捂着被爸爸狠狠扇红的脸颊,耳边听着“叫你多管闲事”的呵斥时,他内心的良善和童真,又能剩下多少呢?有时候,残忍的不止是现实,还有那颗在现实当中逐渐走向麻木和屈从的心。最终,“扶不扶”成为困扰整个社会的难题,人靠自己无法扶起陷入困境的道德。

面对人心的诡诈、世道的多变和江湖的险恶,面对众口铄金、大势洪流和世俗罪恶, 个体的能力太有限了。甚至独善其身,也难以做到,就如悲情的屈原一样,他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后他食言了,不再求索,投江自杀。

现实有时就是这样残忍,催逼人们做最违心的选择,讽刺的是,那却是现实中最有利的抉择。于是,除了像屈原以死抗争之人外,剩下的就是好人越来越少了,这就是一个社会的逆向淘汰。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良知?唯有依靠那更强壮的、公义与良善的源头。

《圣经》说:“知道公义、将我训诲存在心中的民,要听我言!不要怕人的辱骂,也不要因人的毁谤惊惶。”“你不要怕他们,因那为你争战的是耶和华你的神。”耶稣也特别应许我们:“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

谁是真正的“勺子”?

电影中被骂为勺子的,除了真正的勺子之外,都是那些做好事的人,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心。

当拉条子总是被人看到带着一个傻子出入的时候,卖瓜子的大姐会在盯着拉条子的背影时啐一句:“傻子。”作为一个好人,拉条子在剧中被称为勺子的次数,竟然远高于勺子本身。

当拉条子被数波所谓勺子的亲人,骗得团团转无法正常生活时,无奈之下,他又一次寻求大头哥的帮助。大头哥了解内情之后,迎面就是一句:“你就是这个世界最傻的傻子!”“谁能想到呢?大头哥!哪个是真的啊?”

大头哥一句话道出了真相:“全都是假的!!”拉条子深受刺激,下车而去。这一次,他的身影没有在大头哥后视镜中出现,似乎命运已经明亮清晰的对他作出了宣判,再也没有任何的悬念和模糊,亦如他回到家中,被妻子所怒斥的:“你就是天下最大的傻子!”

面对现实残酷的社会法则,似乎不善应变之人比真正的勺子更像傻子。世界扭曲了人心的正直,好人变得难以生存,甚至成为嘲讽、讥笑和排斥的对象。这真令人心酸!这种世俗价值观和自私自利的利益驱使,好像激发了人性当中的某种盲目和弔诡:一方面,都希望世界变得更美好,另一方面,又对那些付出爱心的人,冷眼旁观、看热闹,甚至不乏嘲笑。

影片以一种看似平实温和,实则残酷的写实手法,于不经意之间,揭开世界幔布的一角,露出的却是里面邪恶狰狞的一面。明显无法适应丛林法则的拉条子,在不断追问“为什么”的迷惑中,不停向噩梦的深渊滑进,亦如影片不断以大头哥后视镜,反射那不断缩小、矮化,直至无踪的拉条子的身影,恰似他被这个世界彻底的孤立、疏离和抛弃身形。只因他是别人眼中的勺子。

到底谁才是勺子?如果没有上帝,答案一目了然。然而,因着上帝的存在,这个问题反倒显得耐人寻味。正如保罗所说的:“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正是因为上帝的存在,为祂所摆上的绝不徒然。所以,保罗甘愿作一个这世界眼中的傻子,和那些“忍受严刑、鞭打、戏弄……受穷乏、患难、苦害,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飘流无定”的人,一同成为这世界所不配有的人。

其实人心何等诡诈,都是为恶聪明,为善愚钝。真正的勺子其实是这样一个人:他原本是尊贵富足一无所缺的王者,却甘心为了一群贫穷、丑陋,甚至羞辱背叛他的子民被杀。《圣经》中形容他说:“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

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然而,他甘心默默承受这一切,“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

他就是祂:耶稣——甘愿为我们受苦,丢掉自己的性命也全然不顾。只有祂是所有勺子存在的理由,是所有“扶不扶”问题的答案。

英国一个地铁上曾有人在胸前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我是跟随耶稣的傻子。背后还挂着另一块牌子,上面问道:你是跟随谁的傻子?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